汉平背五铢

汉平背五铢  正面 汉平背五铢  反面
正面图
背面图
版别详情
朝代
西汉
重量
8g
直径
24mm
钱币介绍
五铢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铜币,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因其重量而得名。据历史记载,汉武帝在位期间,为了解决货币混乱和私铸钱的问题,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最终确立了五铢钱的地位。五铢钱的铸造始于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经历了郡国自铸、官行赤仄、三官分铸三个阶段,最终成为汉王朝统一的基础流通货币。五铢钱的重量大约是3.5-4克,直径约2.5厘米,正面有“五铢”二字,采用小篆书写,背面则轮郭俱备。五铢钱的铸造工艺在当时非常先进,钱币的制作精美,边郭工整,重量准确,钱文秀丽,被认为是钱中的楷模。钱币的材质主要是紫铜,因此也有紫绀钱之称。不过,由于各地技术水平和铜矿成分的差异,不同地区铸造的五铢钱在质量上存在一些差别。五铢钱不仅在西汉广泛流通,在东汉、蜀汉、魏、晋、南齐、梁、陈、北魏和隋等朝代也都有铸造,其流通时间长达7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之一。直到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铢钱才被废止,但其影响力依然深远。五铢钱的流通对当时的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不仅稳定了金融秩序,还有效地防止了私铸钱币的行为。五铢钱的设计和铸造工艺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在货币制造方面的高水平,其内方外圆的形状,也富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线

微拍堂官方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