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介绍
先秦阴晋半釿是战国时期魏国铸造的一种重要布币,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主要是战国早中期,半釿,作为当时的货币单位,其币值低于一釿阴晋半釿布币的形状通常为平首、平肩、弧裆,面背均无郭(即边缘无凸起),背平素。这种形制设计使得布币在流通过程中更加稳定,不易磨损。币面上刻有篆书“阴晋半釿”字样,字型的结构工整严谨,书体流畅隽永。由于该布币是由工匠先把字用刀刻在泥范上,然后用青铜浇铸而成,因此落刀与收刀都能看得很清楚,笔意纤毫可辨。主铸材质为青铜,这种材质在当时被广泛用于铸造货币和兵器,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稳定性。铸造地“阴晋”为战国时期的魏邑,后入秦,故城在今陕西省华阴县东南。阴晋半釿作为魏国在这一地区铸造的货币,反映了当时魏国的经济实力和货币制度。阴晋半釿布币主要在魏国及其周边地区流通,是战国时期重要的交易媒介之一。它与其他货币如“阴晋一釿”等共同构成了魏国的货币体系。 货币制度: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制度不一,魏国铸造的阴晋半釿布币是其货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记地又记值的货币制度,为当时的商品交易提供了便利。阴晋半釿布币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形制特征而备受收藏家青睐。在古钱币市场上,一枚品相好的阴晋半釿布币往往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其市场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品相、存世量、市场需求等。综上所述,先秦阴晋半釿是战国时期魏国铸造的一种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布币。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货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先秦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