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介绍
尖首刀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部分地区铸行的一种青铜刀钱,具有显著的特点,其刀形上锐,故得名“尖首刀”。这种刀币的首部尖锐,刀背凹弧,是先秦刀币中铸行最早的一种货币。尖首刀币的铸造时间大约在春秋中期以后,可能是白狄族及白狄所建诸国的货币。尖首刀的形制有两种主要类型。朱活先生将其划分为两大类型:Ⅰ型刀尖较短,刀身外缘有廓隆起而断于柄部,面背间均有二直纹,柄端有圆环;Ⅱ型刀身较短,刀刃特长,刀身外缘廓,柄较窄,柄面有二直纹,背仅有一直纹,柄端有环,呈竖立的椭圆形。尖首刀的出土地大部分集中在古代燕国的境内,因此大多数学者将其定为燕地铸币。尖首刀的形制和齐国所铸的“齐刀”有许多共同的特点,表明两国在货币文化上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尖首刀的仿制品在市场流通中也较为常见,一些作伪者通过低价销售赝品,利用收藏者的捡漏心理进行欺骗。因此,在收藏尖首刀时需要格外小心,注意辨别真伪。大型尖首刀,又称“鲜虞刀”,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鲜虞国所铸的燕系刀币,体型庞大,铸造精美,具有较高的研究收藏价值。尖首刀的出土量较少,但在河北平山县鲜虞遗址、藁城市以及保定等地均有出土,反映出鲜虞国的商品流通已相当发达。尖首刀作为刀币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特有的钱币文化之一,在中国铸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